2019年注定是養豬人銘記的一個年份,因為非洲豬瘟爆發了,一個又一個的豬場被感染,截止目前,非洲豬瘟的影響還有余溫,但是大致是控制住了,控制下來后我們不得不反思,非洲豬瘟為何造成了如此大的損失,究竟是哪些環節出現了大問題。大家一起來探討。
一、飼料問題
據研究分析,許多豬場的飼料成為了主要污染源,是豬場癱瘓的罪魁禍首,其中主要為玉米和一些原料造成的污染,調查發現,投喂養殖飼料的養豬戶發病率較低,與投喂玉米、原料飼料的養豬戶對比,少了飼料加熱的環節,加熱高溫可以使很多細菌、病毒滅活,并且豬也能易于消化吸收,所以飼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。
二、管理問題
這次豬瘟造成如此大的損失,離不開管理的問題,一些生物安全制度完善的公司就未曾受到影響,他們有嚴格的管理制度,控制進出人員,使污染源進不去豬場,積極清理消毒。而對于小型養殖戶和散戶來說,圈舍、消毒、人員等問題始終不是很完善,甚至人來人往,攜帶了污染源,所以比較容易中招,加強管理是很有必要的。
三、人員流動
豬瘟的傳播離不開人,人員流動是造成豬瘟廣泛傳播的一個重要環節,人帶著污染源到處走動就容易散播,人帶病毒人沒有感覺,也不會發作,但是對豬來說卻是致命的,所以人在進入豬圈、豬場時,要注意及時的消毒、清洗。所以加快機械化智能化養殖減少人員接觸也是勢在必行的。
四、密度大
近年來,我國大力支持、鼓勵個人養豬致富,導致了我們國家的養豬情況就是密度特別大,安全設施卻不是很到位,導致出現一個染源、一地癱瘓的情況,控制養豬密度很有必要,并且要注意安全設施的完善,這樣才能與污染源有一戰之力。